2.2.1 近端BCR信号传导|环球观察
BCR由一对相同的免疫球蛋白重链(IgH)和轻链(IgL)组成,具有独特的可变区结构,赋予了识别附近不同抗原的能力。尽管膜上的BCR本身无法转导下游信号传导,但可通过与CD79形成复合物来实现。BCR的胞外部分非共价偶联至CD79,后者是CD79A和CD79B通过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异二聚体。这种非共价连接允许BCR在胞膜上表达,并在结合抗原后内化(Gazumyan et al. 2006; Hou et al. 2006)。值得注意的是,BCR内化被认为可抑制BCR介导的正向信号传导(Stoddart et al. 2005);但也有研究表明,针对dynamin 1/2的特异性抑制剂有防止网格蛋白clathrin介导的BCR内吞的效果,提示在BCR交联后用抑制剂处理B细胞可引起MAPK和AKT及其下游靶标FOXO的过度磷酸化,最终致使基因表达失调。因此说,抗原识别后BCR的胞内定位对于结局走向至关重要(Chaturvedi et al. 2011)。
CD79分子的胞内段含有ITAM这种信号激活相关的基序,能与SRC激酶(如LYN、FYN和BLK)结合从而诱导ITAM的酪氨酸发生磷酸化(Saijo et al. 2003)。B细胞发育的早期阶段中,Ig可变区基因片段能随机重组产生极度多样的BCR,当然也包括自身反应性BCR。据估计,多达50%自然产生的BCR经过受体编辑,以挽救自身反应性B细胞免于克隆清除(可见)(Retter and Nemazee 1998)。最近有报道指出,膜蛋白caveolin-1在BCR活化并被SRC磷酸化后,将IgM招募到富含GM1神经节苷脂的脂质结构域中,并作为受体编辑的关键调节因子发挥效应(Minguet et al. 2017),而caveolin-1敲除小鼠则由于中枢耐受缺陷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(资料图片)
CD79 ITAM的核心序列包括间隔11个残基的2个Y酪氨酸位点,如补图。突变研究证实这种组成对于BCR信号传导的正确启动是必需的(Sanchez et al. 1993; Flaswinkel and Reth 1994)。CD79 ITAM的酪氨酸磷酸化促进非SRC家族酪氨酸激酶如SYK的激活,该激酶作为关键组成能和其他激酶和接头蛋白形成信号体(可见上一节的图)。具体来说,SYK被招募到磷酸化的CD79-ITAM附近,促进BLNK复合体形成,从而激活BTK、PLCγ2、VAV和GRB2。目前已知,B细胞存活需要BCR衍生的组成型但低水平的强直信号及BAFF受体信号的共同作用(Lam et al. 1997; Thompson et al. 2001; Gross et al. 2001; Miller and Hayes 1991; Mackay et al. 2010),且信号随着多数滤泡B细胞中SYK的激活进行传播(Schweighoffer et al. 2013)。考虑到BAFF及其受体的连接能够直接导致CD79A和SYK磷酸化,并激活PI3K和ERK信号通路,提示BCR/BAFFR两种受体之间存在影响B细胞存活的串扰(Schweighoffer et al. 2013)。另外有报道称,FcμR可与锚定在TGN上的膜IgM相互作用,并且这种互作调控BCR在细胞表面的表达,最终影响强直信号(Nguyen et al. 2017)。
#部分缩略语与表述对照
BCR internalization内化
BLK B淋巴酪氨酸激酶
BLNK B细胞连接蛋白
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
clathrin网格蛋白
dynamin动力蛋白
FOXO叉头盒蛋白
GRB2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
ITAM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
MAPK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
PLCγ2磷脂酶Cγ2
proximal BCR signaling近端BCR信号
SYK脾酪氨酸激酶
TGN跨高尔基体网络